近日,几所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因男女生性别不同而设立不同分数线。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办首次在提前批次小语种录取时,区别男女分数线,文科的男生录取分数线是601分,女生分数线是614分。而中国政法大学理科女生投档线是632分,比男生588分的投档线高出44分,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科女生高出男生14分,理科高出15分。这种男女区别的录取,引来争议。
有人认为,高校从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出发,实行招生分数线“男女有别”,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,是人性化的体现;也有人认为,“男女有别”分数线是性别歧视,侵害了女生的权益,是对女生的不公;更有人认为“男女有别”分数线的背后,隐藏的是“男孩危机”。
说到性别结构失衡,这是事实。某高校中文系一个班级的男女比例近1:9,零星的几个男生被戏称为“活宝”。其他文科类专业有很多也是女多男少。可是,在理工科专业中,却是截然相反的情形。据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男女比例是7:1,该校学生为证实这一说法,展开了调研,结果是,08-11级本科生全体中的男女比例3.45049,虽然远低于7,但是,男多女少也是事实。如果考虑到男女比例失衡问题,这些理工科院校为什么不向女生倾斜,让女生的分数线降低,让男女更协调?
“男孩危机”现象也是近来比较热门的话题。调查数据显示,上海市的中小学生,女生每一个科目的平均成绩几乎都高于男生。英语成绩的差异最为明显,接近8分。就连一向被认为是男孩强项的数理化,女孩的分数也遥遥领先,化学的平均成绩更比男孩高出6分。有人说,男孩已被女孩完全超越,女孩会考试,分数自然比男孩高。但是,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,都是通过考试分数来说话,既然制定了这样的准则,为什么考后录取却区别对待?在所有人心目中,高考是最公平的,甚至决定了人的一生,对男生降低分数,是不是性别歧视?
有专家指出就业时男女有别的现象,也间接影响着高校的男女录取比例。文科类的职业,男生反而比女生更有优势,物以稀为贵。许多职业有着性别属性,一些专业也带有这样的色彩。高校招生,如果从各方面考虑,需要男女区别对待,也应一碗水端平,既然缺少男生的专业可以较低的分数录取男生,那么,是不是缺少女生的专业也可以较低的分数录取女生呢?